(圖片來源:zellc)
編輯/蕭譯婷
「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講得白話一些,就是「妄自菲薄」。在心理學上,患有冒牌者症候群的人通常有以下症狀:他們總將自身成就歸因於純粹運氣好,而自己並不具備足以匹配的實力。在不同成長背景、人格特質或情況之下,心理學專家Valerie Young將冒牌者症候群分成以下五種類型:完美主義者、工作狂、天資聰穎之人、強烈個人主義者、專業人士。
經過多年研究,心理學家Pauline Rose Clance與Suzanne Imes找出這幾種類型與常見的行為或思考模式,具有卓越表現的人可能會因冒牌者症候群而較無自信,且害怕展現自己百分之百的實力。或許你也可以藉由了解這五種冒牌者症候群的類型,來了解自己缺乏自信的根本原因,並試著解決。
1. 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者通常為自己訂定極高的標準,而當無法達成當初所設立的目標時,他們的內心會經歷一連串的自我否定與懷疑。完美主義者甚至有成為控制狂的傾向,當他們想將一件事情做到無懈可擊時,他們必須自己去做。而你可以藉由自問以下這幾個問題,來確認你是不是個完美主義者:
1. 你是否曾經被別人指控是個控制狂?
2. 你是否不喜歡把事情委託給他人?而且即使你做了,結果也時常令你失望?
3. 當你無法達成自己所設立的(極高)標準時,你是否會花上好幾天在內心自我譴責?
4. 你是否覺得自己必須將每件事情做到「一百分」?
這類型的人通常無法滿足於眼前的成就,他們會認為自己還能精益求精,但這種想法其實不太健康。學會為自己的努力與表現喝采,對於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累積自信與避免丟失熱情而言是極為重要的。因此完美主義者必須學會別過於放大自己所犯下的錯誤,並將挫折做為成長的養分,如此一來才能更勇於跨出實踐的第一步。
2. 工作狂
這類型的人通常認為,自己和擁有相同成就的人相比之下,只是純粹運氣好而已。他們自覺實力並不足以匹配現在的成就,因此會逼自己更努力學習與追求表現。但其實這些「工作狂」們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在掩飾內心的不安全感,而負荷過量不僅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也會影響人際關係。
1. 你是否總是比別人更晚下班,即使你早就將當天的工作完成了?
2. 在休假期間,你是否會因為無所事事感到恐慌或覺得浪費時間?
3. 你是否常犧牲自己的興趣或愛好,將時間或心力奉獻給工作?
4. 你是否覺得自己的實力不足以匹配現在的成就,因此選擇更努力工作以證明自己?
這類型的人選擇努力工作,並非因為喜歡工作本身,而是希望能藉由工作得到外界肯定。但若不能打從內心真正肯定自己的表現並且建立自信,即使獲得來自主管或上司的認可,這種成就感也只會稍縱即逝,而讓自己總是受困於他人的眼光之中。
3. 天資聰穎之人
研究發現許多天資聰穎的人也會罹患冒牌者症候群,他們傾向於將成就歸咎於天分,而非後天努力。這類型的人和完美主義者一樣,會設定簡直是天方夜譚的標準。但不同的是,他們不會因為無法達成目標就給予自己強烈譴責,他們對於自我能力產生懷疑的原因是:自己竟然需要花上比平常還要多的心力,去完成某件事情。
1. 你曾經不用花太多努力,就能專精某項技能或完成某項工作嗎?
2. 你從小在同儕之間就是個「資優生」,總能獲得卓越表現嗎?
3. 你是否認為自己並不需要他人引導,就能夠做得很好?
4. 遭遇失敗或挫折的時候,你的自信是否容易動搖?
5. 要嘗試一件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時,你是否會因害怕而選擇退縮?
即使天資聰穎,這類型的人也必須認知自身能力的有限性,不可能做什麼都「第一次就上手」。因此與其在面對挑戰或挫折時,進行一連串的自我懷疑與批判過程,不如將更多心力放在可能的改善方法之上,讓自己熟能生巧。
4. 強烈個人主義者
強烈個人主義者通常不願主動請求別人幫忙,同時也拒絕他人所提供的協助。或許這些人希望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但也不須藉由凡事事必躬親來證明自身價值,畢竟「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是個人主義者,請自問以下問題:
1. 你是否對於自己必須凡事親力親為才能有所成就,感到深信不疑?
2. 你是否認為自己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
5. 專業人士型
1. 若並未符合某個職缺所要求的所有資格條件,你是不是就不敢投遞履歷?
2. 為了獲取成功,你是否總是透過各種方法,不斷精進自己的能力?
3. 即使已經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你有時仍覺得自己「一無所知」嗎?
4. 當有人讚美你在某個專業領域上的表現,你是否會覺得自己名不符實?
這類型的人常認為自己欺騙了當初錄取他/她的主管,他們其實並沒有足夠的經驗或專業技能足以承擔這份工作的責任。因此他們總在尋求各種資源,藉由訓練課程或考取證照來不斷精進專業技能,使自己維持一定的競爭力。
Valerie Young認為這類型的人可以試著接受「即時學習」的概念,在需要時再向其他專業人士請教即可,不需要時時擔心能力不足而給予自己過多壓力。此外,他們也可藉由在訓練後輩或屬下時傾囊相授,重新理解自己的專業能力所在,並建立起對於自身能力的自信心。
參考出處:Fast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