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演講的4個錯誤認知,顛覆你的想法!

(圖片來源:tedxecuad)

編輯/蕭譯婷

多數令人深信不疑的錯誤認知,不太會對個人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例如,你或許也相信人在外太空可以用肉眼看見萬里長城,但這樣的想法並不會對你的事業成就或人生的其他層面有所影響。但許多科學家也指出,人的思維中其實存在著許多我們都不自知的「認知偏誤」,也就是我們的大腦為了簡化思考路徑而選擇「抄捷徑」。

《Fast Company》撰稿人Anett Grant 指出,我們心中的錯誤認知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會影響我們的溝通、演說的能力與技巧,長期下來甚至會危害個人的職涯發展。以下是四個常見的錯誤思維,如果你也抱持著這些觀念的話,或許可以看看科學家如何分析!

1. 個人特質最重要!

的確,擁有開朗外向、活潑有生氣的個人特質,或是天生說話就有抑揚頓挫,能夠讓一個人更容易成為好的演說者,但是若只有個人魅力是遠遠不夠的。即使你是個內向害羞、說話平鋪直敘的人,你只需要藉由不斷練習與掌握演講技巧,也能夠藉由後天努力,成為如同Ted講者一般擁有舞台魅力的演說家!

2. 一定得記住演講內容?

許多人都以為若能有更多時間準備演講稿,不斷修飾用詞並記得某些精確而引人注目的內容,就能成為更有說服力的演說者。但除非你是訓練有素的演員,否則將你的演講內容一字不漏地背下來,只會讓你像是台背稿機一樣無趣,所以你只需要準備好整場演說的大綱即可。真正厲害的演說者,在台上除了表達自己事先準備的內容,同時還能適時地加入各種變化,讓整場演講更為生動有趣。因此,你必須先摒棄「記憶與背誦」對演講有所幫助的錯誤想法。

3. 情感連結最重要?

如果你想讓你的演說能夠啟發人心,進而改變台下觀眾的想法與行為,只靠「情感」連結是不夠的。真正偉大的演說者並不會只是在台上大聲疾呼與訴諸感性,他們會認真準備演講,並將內容的各個層面考慮周全,站在聽眾的角度去思考,試著以最淺顯的話語和闡述方式傳遞給他們,再利用說故事的技巧,完成一場有溫度、有感情的演講。

4. 學會讀台下觀眾的心?

你是否也曾經在台上演說時,不時觀察台下聽眾的反應或肢體動作呢?許多演說技巧教學都希望演說者能透過「觀察」來適時調整自己的說話步調或內容,目的是要和聽眾成功產生連結。但是與其把焦點放在聽眾,不如專注在自己的表現之上,否則你將會失去自己的步調而只是不斷迎合聽眾。當然,在台下聽眾組成有所不同時,你應該適時改變自己的演說內容或表達方式,但不需要因為某個人打了哈欠或是開始滑手機,就覺得自己的內容太無聊,而加入一些冷笑話!

參考出處:Fast Company

預設圖片
職場家編輯
文章: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