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陳佩祺
平常愛串門子、感覺很活潑、又不害怕發言的人真的就是所謂「外向」的人嗎?Jade Lenier是一位演說家,常常需要在群眾面前演講,但是她說,雖然她喜歡與群眾相處,她內心其實會渴望縮到自己的小世界中。
其實,「外向」跟「內向」是兩個極端,大部分人都落在兩者之間,差別在於偏向哪邊而已。而普遍認知的這兩個分類,其實無形中會局限一個人的表現,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內向的人,你就會表現出符合「內向」特質的行為,但你真的是這樣嗎?
要如何操作自己本身偏內向或外向的特質呢?
Gino,一位哈佛行為科學家指出,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真正的特質,因為只要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樣的行為模式,就可以將那部分放大、好好利用。這裡舉了另一個人的例子,Maresa Friedman是Executive Cat Herder的創辦人,跟Lenier一樣,她常被認為是個外向的人,但其實她更渴望一個人在家安靜的讀書。
她說,在她剛出社會那段時期,她就發現身邊比較內向的人往往會錯過升遷的機會,於是她開始觀察那些工作一路順遂的同事們,發現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外向的特質。後來她開始學習他們的特質,慢慢地她發現自己真的有被看重,事業也跟著起飛。
Friedman的做法很聰明,她認清自己的優缺點,並將觀察到的現象套用在自己身上,彌補她比較沒有的外向面,也成功讓自己擁有一定的事業基礎。
另外,Gino在另一篇研究中有提到,有時內向的人反而比外向的人適合當領導者,因為內向的人善於傾聽,他可以接納不同的聲音,但是外向的人通常比較有主見,溝通上可能容易起衝突。
只要你懂得應變,這就不會是個問題。如果今天你是個領導者或決策者,當你發現團隊成員普遍有外向特質,那你就要當個傾聽者,好好吸收團隊的各種意見;反之,你就要積極帶領,給他們一個明確的方向。
在社會中懂得應變是很重要的,但首先,要先清楚自己的特質,也要了解所謂外向跟內向不是絕對的,其實是隨著環境需求而變。
資料來源:Fast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