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戒除「多工處理」,提高生產力和效率!

編輯/蕭譯婷

多工處理、一心多用(multitasking)代表的是一個人能夠同時處理許多任務,例如在接聽電話的時候,同時在電腦上回覆電子郵件,眼睛還不時瞄著手機裡的即時訊息。一心多用的工作者似乎常能一下子完成許多工作,在他/她拿起筆將待辦事項清單上的項目一一打勾的同時,你是否也好生羨慕呢?

但《Singletasking》一書的作者Devora Zack卻認為,人類的大腦只適合一次處理一件事情,而我們所認為的多工處理,其實也只是將自身的專注力從一項工作,轉移到另一項工作上罷了。我們還時常因為一心多用,而無法全神貫注地把某件事情完成,因而導致效率與生產力下降,甚至容易出錯或無形中為自己產生壓力,反而更加浪費時間。

《Fast Company》撰稿人Moira Lawler提出了和「多工處理」(multitasking)相反的概念——「單重任務處理」(monotasking或single-tasking)。而在以下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現的五種情況,你都可以試著改變以往一心多用的壞習慣,試著一次只專心把一件事情完成!

1. 面臨「截止期限」時

當你在一個小時之後就要在會議上向主管提出專案報告,此刻的你一定很希望能不受外界干擾,用超高效率完成這項任務吧?但如果手機或電腦還一直跳出通知,提醒你有新訊息或電子郵件時,你可能會因為不斷分神而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導致錯誤產生!

因此,你可以試著關掉電子設備的通知,並讓自己身處在不容易受到同事、朋友或家人打擾的空間裡,專心地完成工作。若你真的需要時常回覆與工作有關的訊息或是電子郵件,試著設個鬧鐘讓自己定時察看電子信箱或手機即可,不用時時刻刻為其待命。甚至,你可以設立一套規則,讓同事或顧客知道「你通常會在什麼時間回覆訊息」。

2. 在社交活動當中

你或許會以為多工處理所帶來的問題只會發生在「工作」的情況之下,但其實在日常生活當中的各個層面裡,一心多用會大大傷害你的人際關係。在緊急情況下,即時回覆家人傳來的訊息或是立刻接聽朋友打來的電話當然是必要的。但若是你正在與另外一群朋友聚會,或和伴侶有場浪漫約會時,你卻自顧自地低著頭回覆朋友的臉書動態,或是和其他人在通訊軟體上閒聊。你或許以為沒什麼,但其實你是在向你的朋友或伴侶傳遞「他們對你而言其實不太重要」的訊息。

當你身處在社交場合當中,例如和朋友聊天、吃晚餐的時候,請將你的手機放到一旁,就算是瞄個兩眼也盡量避免。若有來電,不是緊急狀況的話也請告訴對方自己會晚點回電,而不是打開話匣子聊了起來,卻忽略了眼前的朋友。或者,你也可以在聚會時和朋友玩個遊戲:將手機堆疊在餐桌上,在晚餐結束前誰先拿回自己的手機,誰就要出錢請這頓飯!這些行為聽來有些嚴苛,但把專注力完全放在願意花時間與你見面的朋友或伴侶,認真傾聽他們所說的話並給予真心的回饋,才能幫助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 開會時

在會議上,我們時常發現主管會一再重複他們所說過的話,深怕有人沒聽進去。這是因為有些員工常在開會時回覆信件或是偷逛網拍,而沒聽到主管所交代的事項,事後還得再去詢問其他同事,甚至犯下錯誤而浪費所有人的時間。

因此在會議開始時,你可以告訴同事或下屬,這是一場不能私下使用電子設備的會議,而前方投影幕會顯示開會所需的文件或投影片,因此每個人只需要準備筆或記事本就可開會。在通常情況下,若是會議時間過久,與會者會更容易分心而開始偷偷做其他事情,然而「無電子設備」的開會型式不僅能節省開會時間,與會者也較無機會在底下使用電子產品,進而能提升開會效率,真正達到交流溝通彼此想法的作用。

4. 在運動時

有些人在慢跑時會戴上耳機,聽著手機裡的歌單,但這其實並不是一心多用,因為無論是慢跑或是聽音樂,這些行為都不必然需要你的全神貫注。但若你是想試著在運動時讀一本書,或是和朋友在電話裡聊天的話,這不僅無法讓你達成真正有效的運動,還可能讓你陷入危險。

因此,當你選擇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跑步時,請盡量專注在自己的運動姿勢或呼吸頻率上,而不是眼前電視的節目內容,這能幫助你只要花少少的時間,就能有效鍛鍊自己的身體。

5. 在休息時

在午餐時間,你是否時常選擇外帶午餐,早早回到辦公桌前,一邊咬著三明治一邊打字呢?管理學報的研究發現,職場工作者若在午餐時間仍選擇一邊工作、一邊吃午餐的話,可能會讓他/她在下午時更容易感到疲倦,進而降低生產力。

請試著安排一個人的午餐時間吧!靜靜地坐在位子上,細嚼慢嚥地享用一頓美味的午餐,不要同時滑手機、使用電腦,或是和同事閒聊整個中午。讓自己的身心都暫時休息一下,甚至可以睡個午覺,或是到公司頂樓、附近的公園走走,讓自己好好放空。當你在下午重新打開電腦的時候,你會有更多能量可以把接下來的工作完成。

參考來源:Fast Company

圖片出處:justanotherhuman
職場家編輯

Share
Published by
職場家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