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蕭譯婷
「在那場派對中,我因為無法上臉書打卡而感到恐慌之時,我才驚覺自己已對社群媒體成癮。」
Fast Company撰稿人Stephanie Vozza最常使用的社群媒體是Facebook,她雖然說服自己,臉書是與在其他國家的友人與親戚聯繫的重要方式,但其實臉書已然成為她消遣與拖延多數時間的管道。她前陣子剛經歷過一個月無電視可看卻感到放鬆與自在的生活,於是她這次決定嘗試不使用臉書一整個月。她以為這項挑戰會更為簡單,但她發現自己大錯特錯。
在不使用臉書的第一天,Stephanie Vozza形容自己如同毒品成癮者一般瘋狂,她不斷檢查自己的電子信箱,試著從電子郵件中得到一些訊息;她參觀平時有興趣的部落格,看看作者是否有張貼新文章。當時她以為就如同過去一個月無法看電視的經歷一樣,第一個星期總是最難以忍受的,而撐過去之後自在放鬆的感覺就會隨之而來。但隨時間過去,她發現自己好像身處在一座荒島上,感受到與他人疏離的巨大孤獨,她形容那就像是除了她的每個人都參加了一場派對,她好像錯過許多事。
如果你也有以上症狀,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的神經心理學家Sanam Hafeez認為,那是你需要暫時遠離社群媒體的警訊。她說:「當你對於自己無法或不夠與他人聯繫而感到焦慮之時,這正是你需要切斷這些聯繫的時候了。」
Stephanie Vozza通常在家工作並使用社群媒體與其他作者交流意見或友好往來。WebMD的總編輯Michael W. Smith認為,在不會取代人們面對面的溝通聯繫的前提之下,社群媒體對現代人而言其實是非常有用處的。但越來越多研究指出「社群媒體成癮」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現象,而且和其他類型的成癮有著相似的症狀。在人們使用社群媒體時,研究者發現大腦中的快樂中樞會產生化學變化。或許讓人們感到快樂是件好事,但就如同其他成癮現象一般,當它開始影響你生活中的其他部分時,「社群媒體成癮」就變成一項嚴重問題。
Sanam Hafeez指出,人們可以從小處做起並慢慢改善「社群媒體成癮」的症狀,例如規定自己每三小時可以使用社群媒體十分鐘,或是設半個小時的鬧鐘以提醒自己該放下手機了。此外,你也可以一周讓自己不使用社群媒體一天,或與朋友或家人訂下「晚餐時間不使用手機」的規定。透過這些方式,人們能可以活在當下,並會逐漸忘記自己已經數個小時沒使用手機與社群媒體了。
發展心理學家與社群媒體專家Michelle Drouin表示,雖然人類是社交性的動物,但若你沒辦法使用以上方式,至少你可以把手機上社群軟體的通知關掉,因為這些突然的訊息通知會轉移我們的注意力並使我們分心。而Sanam Hafeez認為,社群媒體應該在工作以外的休閒時間使用,在工作期間則應專注在工作上,別讓社群媒體與手機佔據你生活中的絕大部分。
但Stephanie Vozza也提到當時她在健身房裡的教練因結婚而移民到國外時,她參加教練的歡送會,雖然她在歡送會中與朋友度過一段快樂時光,但她一想到自己隔天沒辦法上Facebook看看派對中朋友們所拍攝的相片便感到一陣恐慌。這便是FOMO(Fear of missing out錯失資訊恐慌症)的症狀,可能會使你難以忍受。
在遠離臉書的三十天結束後,Stephanie Vozza立刻興奮地登入她的帳號。她看到的第一篇貼文是她的堂姐提到自己的丈夫因為在軍中服務而在台上受到Zac Brown 樂團的公開感謝,她突然想起了自己為何如此想念臉書。
但隨之而來的事,批判性的貼文大量湧入她的臉書動態,而當時奧蘭多槍擊事件正好發生,希拉蕊也剛獲得民主黨提名。她提出了一項疑問:雖然她尊重每個人的言論自由,在網路上發表批判性的言論究竟能否改變世界?又或者只是紙上談兵罷了?就在這時,她發現自己對於臉書等社群媒體的想法已經改變。
Sanam Hafeez提到,Stephanie Vozza遠離臉書的這個月已經讓她的大腦創造新的訊息傳遞路徑,新的行為與習慣開始取代舊的。但她如果又開始在每天早上醒來時拿起手機滑滑臉書,三十天過去之後,這又會形成一種習慣。
Stephanie Vozza提到,她在這一個月內養成了閱讀有啟發性、教育性或純粹有趣的部落格的新習慣,並同時調整了臉書的訊息提供模式。此外,她也發現自己與陌生人之間有了更多的面對面交流與互動。她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理解到:當大家都在「派對」當中,她其實並不會錯過太多。
文章出處:Fast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