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黃家佳
你升官了,年薪多了10000美元。這一萬塊,你會全數存起來嗎?還是多少會拿一些出來,把家裡該換的電器、該升級的用品「升級」一下?
大多數人會選擇後者。專家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提升生活品質心理」(lifestyle creep)。
許多人都認為,改變人的行為模式是很困難的事。其實,只要有條件,人都會想不斷讓自己過得更好,並不斷適應新的「生活常態」。
作者、企業家、行為科學專家James Clear就提出,如果把這種「提升生活品質心理」運用到我們的職場工作中,會怎樣呢?我們會不會也像對日常生活一樣積極,一樣力求上進?
首先,讓我們來列一張清單。你最想要什麼?
1)我想要品牌牛仔褲
2)我想要更大的房子
3)我要跑得更快的車
Clear說,有趣的是,這些「想法」,通常會給我們心理暗示的作用。當我們越想要這些東西,我們就會離它越近,最後實現夢想。
這就是「提升生活品質心理」。
讓我們再更細化到生活瑣事中:
1)我要練更多肌肉
2)我要交到男/女朋友!我要結婚!
3)我要考更高分
4)我要事業有成
如果我們打從心底相信這些事會發生,同時調整我們的一些行為,夢想能不成為現實嗎?
夢想很近,只要我們願意做出調整。
如果不顧自己的收入,硬要買一些很貴的東西,把自己弄得入不敷出,這不叫「提高生活品質」,這純粹是「欠債」。
所以,根據目標所調整的行為,一定要是自己能堅持下來的。慢慢來,不要一次改變太多,最好是自己都感覺不到有什麼差別。比方說,你要減肥。平時一天大概走8000,現在,試著一天走8100。你可能會說,這100步,有差嗎?可能兩三分鐘就解決了,怎麼能讓我瘦下來?可是重點是,你要先適應了這8100步,再開始慢慢往上加。一點一點,不斷適應「新常態」,才能堅持,才會有所進步。
運用到辦公室中,你可以規定這段時間銷售電話要多打幾通,感謝字條要多寫幾張,等等;然後再慢慢增加。
另外,Clear也提出,很多時候,我們做事不是因為我們「想」這麼做,而是因為「下意識」。為什麼吃餅乾?因為桌上放著啊。為什麼打電話?因為有人傳簡訊來啊。為什麼開電視?因為我現在坐在沙發上啊。——這些理由,好像跟我們的行為沒有什麼必然關係;它只是一種習慣,一種我們根據環境所做出的下意識的反應。
所以Clear建議,要改變我們的行為,可以從改變環境開始。為了不吃餅乾,我們可以把餅乾藏在櫃子裡;為了不受干擾,我們可以把手機放遠一點;為了不開電視,我們可以把電視移開……你會發現,環境的改變,會很快反映到你的行為上。
很多人會說,考試考不好、跑步跑不快、業績提不高是因為「狀態不好」。
「忘記這些鬼話,開始改變自己,不斷調整,讓自己每天都在最佳狀態!」Clear說。
原文出處:Entrepreneur